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2020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研究拉屎也能出百万爆文,清华学霸毕导如何科学地开脑洞

[复制链接]

2560

主题

2560

帖子

7622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7622
跳转到指定楼层
楼主
发表于 2018-2-14 15:11:31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作者:二维酱
来源:新榜(ID:newrankcn)
怎么拉屎才能压出漂亮的水花?
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人,要不是闲得慌,要不就是有一种要火的潜质。
毕啸天就属于后者。这位接受过严谨的科研学习、脑回路异于常人的清华化工系博士生,把“拉屎压水花”这个有味道的话题写成了一篇百万爆文。
翻开他的公众号“毕导”,你会发现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是这种“一本正经胡说八道”的画风,比如怎么切出无籽的西瓜,怎么喝奶茶不剩珍珠,香蕉和枣怎么吃最恶心。不管多么奇葩的问题,只要毕导一出手,都能写成洋洋洒洒、图文并茂、有理有据、令人信服的……长篇段子。

在望京SOHO,榜妹见到了传说中的毕导,细框眼镜,面目清秀,头发还比较浓密。
当他安静地坐在那里,平静地从过往经历谈论到人生哲学,好像很难跟公号里的形象重合起来。直到他眉飞色舞地讲起理工梗,散发出不明觉厉的气场,才让榜妹觉得,嗯这是毕导本导了。
如何写出让人欲罢不能的内容?怎么预估文章的阅读量?毕导有一套具有科研精神的方法论。用他的话来说,“做化学实验和写公号其实遵循的同一套逻辑”。
用科研的方式写接地气的内容
毕导写出的第一篇爆文不是10w+,是300w+。当时是 2016 年 11 月初,距离公号创建不到三个月,还没正经地更新过多少文章。
很多人都是因为这篇关于北京供暖前如何御寒的文章,认识了毕导。这位清华博士通过一系列热力学理论和实验方法,经过精密的建模、复杂的公式计算,向大家展示了“科学”的穿衣御寒法,简而言之,就是把秋衣穿在大衣外面……

发布之前,他有 9000 粉丝,看着阅读量蹭蹭上涨,毕导很激动,守着后台截了粉丝破 1 万的图。没想到一觉醒来,他又截到了粉丝破 10 万的图。
他形容那种感觉是:一篇文章就把你从随随便便的状态拉出来,粉丝量级突然完全不一样了,被迫去思考怎么做大一点
此后,毕导不断探索如何用科研的手段,解决生活中鸡毛蒜皮的问题。据新榜的公众号数据回采,在公号目前为止的 46 篇10w+中,最受欢迎的有这样一些:

光看标题,你无法想象毕导会开出怎样神奇的脑洞。比如为了完美地喝掉奶茶里的珍珠,他设计出了“吊瓶式珍珠奶茶自动饮用系统”。

(AMAZING!)
再比如你们一定想知道的如何优雅地拉屎,不被水花溅到,毕导给出了这样一张示意图:

当然,这些脱离现实、充满戏剧性的方案,根本谈不上解决问题,而是让人感觉画风清奇,原来科学还有这么好玩、这么魔性的打开方式。
当别的工科生在用matlab算实验数据时,毕导却用来画了一片薯片,只为了证明薯片掉在地上还是可以吃的。

他觉得,做化学实验跟做内容都遵循着同一套逻辑:建立假设,查一查前人做了什么、没做什么,设计你的方案,做一套实验,得出结论,看看它跟你的目标吻合了多少,有什么新的问题。
比如有人说香蕉和枣一起吃很恶心,有人却吃不出来,作为科研人员,就会去想到底是哪个环节的问题,建立假设去试错,做实验去排除。这个过程能给人很多启发。

毕导告诉榜妹,现在写段子用到的很多知识,都是本科期间学的课本上的,他仍记得这些知识点是在哪本书的第几页,需要用的时候再把那本书拿出来看一眼。他还解释了一句,“每个人都是术业有专攻,因为你有兴趣,你真的喜欢,就能看到比别人更多的东西。
不过榜妹眉头一皱,发现事情并不简单,能将科学和段子结合得如此融洽,绝非对科学的热爱就能够实现的。
想成为段子手的清华博士,
把日常生活编成曲折段子
毕啸天之所以被称为毕导,当然不是因为导了什么片子,而是曾经担任清华大学的一名辅导员。
在他过往 25 年的人生中还有许多其他身份,比如家在杭州的西北大汉,比如追求完美的处女座,比如研究膜技术的清华博士生,比如段子手天才小熊猫的小迷弟。
这些身份混合在一起,作用反应,形成了毕导这个奇特的结合体。

毕导本导
毕导说,天才小熊猫是自己写段子的“导师”。在开启段子手生涯时,他曾细细研究过“熊老师”的每一篇作品,比如为什么他这句话要写这么长?为什么这句话要放在这儿?为什么这段对话三段之后就要插图……这些细节都会仔细解读。同样的剖析方式也会用在其他大号身上,看他们写得好的地方到底在哪儿。
毕导至今都记得,那是在 2015 年 8 月,吭哧吭哧写了五篇自认为得意的段子之后,他的微博粉丝数,终于,突破了,100……

(经过刻苦修炼的毕导,已经领悟了抢热评的诀窍)
这个艰难的开端,并没有浇灭毕导的创作热情。一年后,公众号“毕导”诞生,他在“不务正业”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翻开毕导最初的公号文章,虽然风格青涩得像宿舍里的闲谈,毫无排版设计可言,但段子手的实力已开始展露。
无论是出国浪,还是帮大家找东西,还是学妹向他求助如何把照片上传到学校网站,都被毕导编成了曲折的段子。毕导写的内容,基本都是从身边的小细节下手,似乎每个人都会遇到,却没有想到那么刁钻的角度。
他说自己有个小本子,会把生活中看到的很多细节记下来。另一个灵感来源是公号后台发来的问题,比如穿毛衣容易起静电啊怎么办,酸奶喝到最后怎么才能喝干净。无论什么问题,他都能往自己掌握的那套科学的方法论里套。

“拉屎压水花”这个选题来源于一次粉丝调查问卷,以高票数当选为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。

不仅在找选题、写段子时保持着一种理工科生的理性和敏锐,对于内容的传播效果,毕导也有自己的解读方式。
用概率论思路预估阅读量,
将化学梗做成周边
“一篇受众范围比较明确的文章,对它的分享效果有大概的预估”,用毕导的话来说,“这是一种概率论的思路。”
如何做到的?毕导说,其实预估的是读者在阅读文章时的情绪波动
“可能在哪些地方会退出去;可能在哪些地方会微微一笑,觉得有点意思;哪些地方是一个大笑点,可能在屏幕前抱着手机哈哈大笑,再让自己平息一会儿继续看。”

毕导在央视《加油!向未来》节目中
写的时候,他会注意去调控这种波动,把一些梗“科学地”排布在文章的各个部分,保证所有的大笑和小笑穿插起来,避免让读者在某个地方失去兴趣。结尾部分很重要,需要给读者一个转发的动力,如果前面很好玩,结尾弱下去了,可能看完就关掉了。
在建立假设后,还需要用实验来验证。毕导身边的小伙伴成了“小白鼠”,他会观察他们在读自己文章时的表情,哪些地方想让人笑却没有笑,或者哪些地方没想让人笑反而笑了,看到结尾的时候是不是嘴角上扬。
这种颇有科研气质的方法论,对于毕导来说可能是一种本能。从小就偏理工思维的他,不喜欢有不确定性的事情,总想找到背后深层的原因。
看到一篇爆文,他会去揣摩一个人看完后的分享动机,比如结尾是不是给人一种情绪,或者有一句总结提炼的句子,可以让人直接复制转发
不过对于超过百万量级的爆文,毕导也觉得很难把握,因为节点太多,扩散会放大。就像他最初那篇300w+的供暖前御寒指南,当时他自己预估的只是几万。

毕导身上还有一种完美主义情结,毕竟他把“处女座”的标签写进了自己公号简介中。他说,可以一个月只更两篇,但每一篇能发出来的,都是看过几十遍,每句话、每个标点,都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。有时候临到发布时,觉得不够满意,那就不发了。
包括他在做周边时,也希望每件东西都有独特性,有“毕导”的设计和影子在里面。比如他头像上那件衣服,上面印的分子是化学上很冷的梗,可能只有学化学的人才看得懂。但这件衣服卖得很好,几千件一售而空。

组建起团队之后,
目标是一个月更新 6 篇
到去年下半年时,毕导跟一些做公号的同行交流,很多人惊讶于他竟然是一个人在做,因为同一阅读量级的,基本都是团队运作。
有次毕导跟一个公号做互推,拉了个群,对方进来了一群人,有对接前期联系的,有对接文案的,还有上面负责的主编。毕导发现气势上完全被碾压了,只能把自己的小号拉进来,“显得这个群里我方稍微热闹一点”。

毕导想了想,确实也没必要一个人硬撑,而且内容还会受限于个人的经历。
11 月时,毕导发了一篇招募文,到 12 月,终于组建起了一个小团队,在望京SOHO租了工作室。
即便人手充足了许多,公号的更新频率也没有明显的提升,毕导说他现在的目标是一个月 6 篇,仍是行业内很低的水平,但比以前提高了一倍。
大家一起讨论选题,一起写段子,毕导会仔细修改每个人起草的初稿。他说,这个精修的过程可能比自己直接写还要久。而且还要小心翼翼地不被带偏,比如团队里的妹子写到惊讶的地方,用的是“让毕导我娇躯一颤”,他赶紧改成了虎躯一震。“这些细节,一不注意就会被带偏。我每天就是要把思想拉回来。”
组建团队后,他们也开始了新的内容尝试。比如在二条推出了新IP:欧拉·王。
作为毕导的好基友,欧拉·王有着严谨的思维,浑身散发着浓郁的科学气息。与毕导搞怪的脑洞不同,欧拉·王会提供一些更实用的解答,进行UGC的问答互动。

以后是打算做成矩阵号吗?我问道。
两个号不算矩阵吧,最多是向量……毕导回答。
原来在诡异的理工梗里,质数数量的号都不能叫矩阵。
焦虑不能阻止你前进,
就像你知道氮气和氢气会产生氨
和所有的内容创业者一样,毕导每天都有很多焦虑。
他说,自己最担心的是对于内容的执着,会失去商业的敏感
写段子的能力,是他偶然间发现自己有,然后坚持了下去,但商业技能是从零开始。他想做周边,想拍视频,想做知识付费,但哪怕有科研精神的指引,他也无法预估会遇到什么问题。
毕导前段时间见到一位同样以创意著称的自媒体人,问对方,你有创意危机吗?
对方回答说,每天不都是创意危机吗?
毕导说,在他身上,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。

“科学界有一个共识,可以给大家展示的科学现象,大概在 200 个左右,比如特斯拉电圈,滋滋滋的很炫酷。但我给你做个膜,就没什么意思。”他也清楚,那些特别接地气有爆点的话题,是有限的。
但焦虑不会阻止你去做这些事情,认清这一点就一往无前地去做。”
就连灌鸡汤,毕导都能找到一种理工科的解释方式。
“当你知道氮气和氢气会产生氨的时候,就不要担心产率低的话怎么办啊。告诉自己它会产生,你把温度加热到 500 度,有铁的催化剂,它就会变的。你不要去担心外界对你的压力,嘲讽啊唱衰啊,这些都不能阻止你。”
本文由“新榜”(ID:newrankcn)授权转载。新榜(www.newrank.cn)是内容创业者服务平台,涨粉、变现、运营、观察,新榜给你不一样的思路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分享到: 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
收藏收藏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用户反馈
客户端